苦菊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一城风物立夏立夏不入夏,万物恣意长 [复制链接]

1#
甲氧普林 http://m.39.net/disease/a_9356602.html
01::19

月令沈阳七十二候咏(七)

□初国卿

立夏初候:蝼蝈鸣

立夏时闻布谷鸣,辽河两岸尽春耕。

农家不误抢墒种,何意蝼蛄恨费声。

按:蝼蝈又称蝼蛄,俗名耕狗、扒扒狗等,沈阳及东北地区又称之蝲蝲蛄。立夏之时于土中出入,专吃播下之种子。东北民谚:“听喇喇蛄叫,还不种庄稼了。”意即不能因地里有害虫蝲蝲蛄叫唤就误了农活,引申为不听杂音不信邪,一如既往做好该做之事。

立夏二候蚯蚓出陆允铭绘

立夏二候:蚯蚓出

潢南犁垅短锄斜,蚯蚓感时趋物华。

食饮泥泉钻地出,只因雨水乱如麻。

按:沈阳新民古称“潢南”,立夏二候,农家抢墒播种,时见蚯蚓感阳气而出。民谚“蚯蚓往上爬,雨水乱如麻”,即指此也。

立夏三候:王瓜生

清荫凉夏映花枝,一望乐郊尚有诗。

十里河边青杏小,王瓜盈翠未红时。

按:辽时沈阳设有乐郊县,位置在今沈阳城东北部,今尚有“乐郊路”。立夏三候,沈阳城南十里河,家家花褪残红青杏小,河边草丛中王瓜盈翠,未及红熟之时。

朗诵:江牧洲

七十二候·节令

立夏不入夏万物恣意长

5月6日2时19分,我们迎来年立夏。立夏是夏季的第一个节气。每到立夏,便会引出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沈阳立夏入不入夏?答案当然是不入夏,在咱们东北,春夏两季的节气咱都赶不上趟,沈阳常年进入气象意义的夏季是在6月中下旬,也就是夏至节气前后。

悠云宋雨桂绘(宋雨桂艺术馆供图)

不过,沈阳立夏不入夏,放眼全国,可是有挺多地方入夏了。年至年的气象数据显示:在常年谷雨节气期间,全国属于春的面积有万平方公里,达到二十四节气最大,夏的面积达96万平方公里;而常年立夏期间,春的面积减少至万平方公里,夏的面积迅速扩张至万平方公里,面积翻倍。常年立夏节气期间,全国夏季版图开始迅速北推,速度飞快。夏天的脚步从华南、江南中部等地一路北扩,越过长江、江汉平原等地,在立夏节气的末尾,华北中部地区都有望进入气象意义的夏季。

虽然北方很多地区无法在立夏节气迎接气象意义的夏天,但却不耽误这些地方迅速地热起来。常年立夏期间,我国最高气温“奔三”(达到或突破30℃大关)的地区明显增多,炎热天气显现。在新疆南疆盆地、内蒙古西部、东北地区西部以及华北以南的大部地区都有可能出现30℃以上的炎热天气,在咱们沈阳,多数人也有过了“五一”假期一下子就热起来了的感觉。

我国大部分地区都是季风气候,季风气候最大的特点就是“雨热同期”,当气温升高,降雨也会多起来。这时候不仅有连绵的冷涡雨,也有激烈的对流雨。雨水和温度同步,滋养着万物恣意生长,立夏虽然不一定代表夏天来临,但却的的确确代表着动植物进入到生长的全盛时期。

李亚其设计

七十二候·舌尖沈阳

“苦”夏吃“苦”

从立夏这一天起,由于天气越来越热,所以民间一直有“苦夏”的说法。“苦夏”一方面是说炎热的天气人们容易食欲不振,另一方面则指夏天应该多吃些苦味的东西,顺时而食身体好。

虽然全国各地立夏这天的传统食俗各有不同,但说起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经典食物就是“立夏蛋”了。立夏吃蛋的习俗由来已久,很多人家会在立夏这天煮一些茶叶蛋,煮蛋的水里放入茶叶、茴香、桂皮等作料,蛋壳在煮制过程中慢慢泛红,整个厨房都弥漫着香气,趁热吃上一颗,顿时胃口大开。

俗语说“夏日吃苦胜似进补”,意思是在夏季多吃些苦味食物,比吃进补的食物对身体更好。饮食五味,酸甜苦辣咸,其中苦味蔬菜多含氨基酸、维生素、生物碱等,有利于解热去暑、帮助消化和清心火。另外,苦味蔬菜多以深色为主,其中所含的营养元素也更多。

对于我们沈阳人来说,立夏吃“苦”简直就是小菜一碟。立夏之后,空气中的水分会逐渐减少,身体会有闷热感,这个时候,多吃点儿带苦味的蔬菜,不仅营养丰富,能够补充维生素和矿物质元素,而且可以增进食欲。婆婆丁、曲麻菜、大头菜(又称小根蒜)……挖野菜在这个季节已经成为很多沈阳人周末出游时必须完成的任务清单。此时,漫山遍野的野菜茁壮而茂盛,在初夏的阳光里迎风摇曳,拿出小铲子随便挖一会儿,晚餐桌上的一盘子“苦菜”就初见端倪。当然,更多沈阳市民可能会选择去菜市场采购,不过这个时节的野菜可都是身价不菲,花上10元钱往往只会买到一小把,装不满家里的大盘子。

挖好的野菜拿回家择净洗好沥干水分装盘,再起锅烧油炸上一碗香喷喷的鸡蛋酱,沈阳人夏天的标配——大丰收就完成了。

当然,除了这些野菜之外,苦瓜炒鸡蛋、凉拌苦菊、清炒莴笋、蒜蓉油麦菜等也是当下不错的选择。

七十二候·溯源

问典立夏种啥得啥

立春以来,着手爬梳典籍,叩问节令物候,刨根溯源。转眼春去夏来,时光不居,岁不我待,再理立夏头绪。

立夏较早见于《吕氏春秋·十二纪》:是月(孟夏之月)也,以立夏。《尔雅》称夏为“长赢”。赢,盈满、盈余也。《*帝内经·素问·四气调神大论》:“夏三月,此谓蕃秀。天地气交,万物华实”。元人吴澄《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夏,假也,物至此时皆假大也。”“假”即“大”之意。明《遵生八笺》:“孟夏之日,天地始交,万物并秀。”

《淮南子·时则训》:“立夏之日,天子亲帅三公、九卿、诸侯、大夫,以迎夏于南郊。”立夏同样是传统的岁时礼俗节日,史载周天子在立夏这一天,率三公九卿和诸侯大夫,到城南郊外迎夏,并举行祭祀祝融的仪式。汉代沿承,《后汉书·志·祭祀中》:“立夏之日迎夏,于南郊,祭赤帝祝融,车旗服饰皆赤。歌《朱明》,八佾舞《云翘》之舞。”宋代礼仪更趋繁琐。明代方“尝新风俗”。清代《帝京岁时纪胜》:“立夏取平时曝晒之米粉春芽,并用糖面煎作各色果叠,相互馈送”。

《春秋左传正义》:“中国有礼仪之大,故称夏;有服章之美,谓之华。”为“华夏”一词的一种解释。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立夏三候:一候蝼蝈鸣、二候蚯蚓出、三候王瓜生。《礼记·月令》立夏:“蝼蝈鸣,蚯蚓出,王瓜生,苦菜秀。”郑玄注:“蝼蝈,蛙也。”高诱注:“蝼,蝼蛄也。蝈,蝦蟆也。”蝦蟆,是蛙和蟾蜍的统称。蚯蚓从泥土中爬出,不解释了。明李时珍《本草纲目》:“王瓜三月生苗,其蔓多须,嫩时可茹。结子累累,熟时有红*二色。深掘三尺乃得正根。味如山药。”

清乾隆皇帝也非常关心物候这个事,比如他作《月令七十二候诗·四月立夏节三候·其十九·蝼蝈鸣》:二物讹为一物鸣,蝼蛄蝼蝈异形成。未曾精考礼月令,遂致谬传夏小正。蛄自能飞艰上屋,蝈惟知伏喜依坑。每当望雨倾听际,偏厌藏泥不作声。可谓搜求考辨,成一家言。

沈阳农谚有云:“立夏芝麻小满谷”“立夏前后,种瓜点豆”。种瓜得瓜,种豆得豆,有种才有收。

丁香。记者徐小凌摄

七十二候·风物

立夏尽展丁香结

春如四季的沈阳,四月底还飘雪,在人们的惊讶中,今春的雪也做了告别演出。节气入了立夏,东北版的节气歌中说“立夏鹅毛住”,再“飞雪”,该是满城飞絮了。在古诗词里充满了意境的柳絮,却被如今的城市所不喜,“杨花”“飞絮”之美名也被称作了“柳树毛子”,漫天飞舞,不仅呛人,还容易引发过敏,现在已经渐渐在被各种方法退出城市。

人间四月芳菲尽,万花烂漫的景象渐渐被绿肥红瘦所替代。立夏时节,长白岛公园和沈城街路上的海棠正开得热闹,世博园的牡丹花也即将展露芳姿。在海棠的浓烈和牡丹的富贵背后,是朴素的、沉默的、不争不抢的丁香,在道旁、在路边的庭院里,在建筑的楼下,不择地点,也不争C位,默默地绽放。倒是满树的香气,让人远远地就能感受得到,自然应了那句“为有暗香来”的诗句。

丁香花是一个古老的花卉,至少在唐宋时期已在我国广泛种植。今人对丁香的诗句,更知晓戴望舒《雨巷》中的“丁香一样的姑娘”,其实,唐朝的李商隐《代赠》中那句“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各自愁。”意境更佳,且传唱千年。丁香有几十个品种,以“暴马丁香”最为有名,但沈阳人最常见的,还是普通的紫丁香或者白色的丁香。丁香花多为四瓣,有人说遇到五瓣丁香则有好运,因此每当这个季节,朋友圈晒五瓣丁香的朋友渐多。其实,丁香最突出的,是它的香气。丁香花是哈尔滨的市花,冰城遍地植丁香,花开时若出门,回来时候就带回来一身的丁香香气。沈阳虽没有那么多丁香树,但走过丁香盛开的地方,那一阵阵香气,也足够怡神。

沈阳大面积种植丁香的时间不长,也就一二十年的光景,如今也有近百万株丁香树在沈城开放,这时节,在中国医科大学老校区的院子里,那株超过80岁的丁香树,满树繁花,开得热烈而奔放。只是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